从乔布斯身上,到底能学到什么

2012年,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刊登了 Walter Isaacson 的一篇长文。Walter Isaacson,美国作家记者,曾为多位名人撰写自传,其中在中国最有名的莫过于他所撰写的《史蒂夫・乔布斯传》。这篇长文诚恳而有力度,值得阅读。

乔布斯的领导艺术

1976年史蒂夫·乔布斯在父母的车库里创立的苹果公司,1985年被赶出来,1997年回归挽救了破产边缘的苹果,当2011年10月他去世时,苹果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。

创建苹果初期的乔布斯

3.jpg

一路上他帮助七个产业进行了转型:个人电脑,动画电影,音乐,手机,平板电脑,零售和数字化出版业。因此他进入了美国创新者的万神殿,和托马斯·爱迪生,亨利·福特和华特·迪斯尼肩并肩。这些人都不是圣人,但是他们不会被忘记,历史永远铭记他们是如何将想象力应用于科技和商业。

乔布斯的本质就是个性完整体现了行为。对他来说,普世的规则毫无作用,激情,狂热和极端的情绪化是他的日常生活,被他灌注在他制造的产品里。最后几次见面,我问他,为什么对人总是这么苛刻?“你看看结果”,他说,“跟我工作的都是些聪明人,如果他们觉得自己在受罪,任何一人都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一个最好的工作。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”。他停顿了一会儿,有些骄傲地说,“我们做了一些了不起的事情。” 

149144d9136e4afeaf4fcfbc6d9f0c28_th.jpeg

确实,他和苹果在过去十多年创造了一系列产品,比当代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要伟大:Mac, iPod, iPod nano, iTunes Store, Apple Stores, iPhone, iPad, MacBook, App Store, OS X Lion—就不说每一部皮克斯动画了。我还问过他,他最重要的创造是什么,我本以为他会说 iPad 或者 Macintosh,但是没想到他说是“苹果整个公司”。建造一个长久的公司,比制造一个伟大的产品重要且艰难多了。他是怎么做到的?

当乔布斯1997年回到苹果公司的时候,苹果正在生产各式各样的电脑和外设产品。在几周的产品总结会之后,他终于觉得受够了。“停下!”他喊了出来,“这太疯狂了。” 他抓起一支马克笔光着脚走到一块白板,然后画了一个2X2的表格。“这是我们需要的。”他宣布道。“在上面两格,他写着“顾客”和“专业人士”。在下面的两行他写上,“桌面”和“便携”。他告诉团队成员,他们的任务是专注于这四个项目,每个方面制作出一个伟大的产品,其他所有的产品应取消,空气中一片寂静。就是因为苹果只专注于这四个项目的开发,才免于倒闭。他告诉我, “决定不要做什么,跟决定要做什么一样重要。”

ec0b722ea7b9485aacfdcf5fd58fe38a_th.jpg

“至繁归于至简。”这句话写在苹果的第一本宣传手册上。乔布斯是在Atari上夜班的时候开始追崇极简主义的。Atari的游戏没有指南,要求简洁到任何新手都可以直接上手。星战游戏只有两条介绍:1. 投币 2. 躲避克林贡人。乔布斯对于极简主义的喜爱在1970年在阿斯本学院参加的设计会议上得到了跃进,那里的建筑采用包豪斯风格,强调了干净的线条和没有多余装饰花边的功能性设计。

乔布斯极简主义的目的来自于征服,不是忽略,不是复杂。他意识到,要达到极简主义的深度,只会让用户觉得很友好,而不是充满挑战。Jony Ive,苹果的工业设计师是乔布斯的灵魂伴侣,两人在追求深度极简而不是肤浅简化的道路上相遇。他们都知道,极简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或是减少冗余,他们需要深刻的理解每一个元素所扮演的角色。“想要真正的简单,就要足够深入。” Ive解释道。

1299076764667_1299076764667_r.jpg

史蒂夫・乔布斯经历了两次伟大的社会运动,这两次活动都起源于1960年的旧金山湾区。第一个运动是嬉皮士和反战人士的反主流文化,第二个运动是硅谷发起的高科技和黑客文化。乔布斯是一个嬉皮士,一个叛逆者,一个求道者,一个科技爱好者,总而言之一个社会运动的粉丝。

乔布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保持饥渴和天真,他的商业和工业方面还依旧保持着当初那个嬉皮士,热爱艺术,寻求教化的叛逆者形象。在他生活的各个方面,他约会的女人,他面对癌症的态度,他运营自己商业帝国的方式,都是这些复杂元素的从矛盾到聚集再到融合的合成体。

当乔布斯回到苹果公司的时候,写下了著名广告语“不同凡想”。如果还有人怀疑,他所描述的是不是他自己,那么当看到他写的最后的话语时不会再有疑虑:“有些人觉得他们太疯狂了,但是我们认为他们是天才。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,真的可以改变世界。”


关键词:乔布斯

网友留言(0 条)

发表评论